Eye On:设计师杨展发掘可能 颠覆时装常规 执着「丑」的美

01-08-2019

【明报专讯】

到K11「公共时装展」访问香港设计师杨展,到场时只见他刚爬上梯子,将刚刚脱掉的铃铛挂回展品上,旁边几个助手明明可帮上忙,他却选择亲身上阵。明知记者到了,他仍一心把铃铛放回原处。记者心想:「访问重要,还是补上展品重要些?」杨展的16年时装生涯,就是那么执着地走过。他不着重名成利就,懒理你是谁,只坚持自己的创作与美感就够了。

杨展这名字,好像很多人认识,又好像不是。怎么说呢?他在时装圈打滚十多年,早于2003年香港青年设计师比赛中接过「最高创意奖」;其后又在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大奖中取得佳绩;曾跟本地时装大师陈仲辉学设计;还担任过G2000首席时装设计师,如此漂亮的履历,怎会被人忽略? 「要一直参加比赛,借此频频曝光。那时候又要一直教跆拳道、教游水为生。」那是世道艰难的问题吧。在香港从事设计要被人记住很难。更何况,对于当时身兼多职为筹集资金制作系列的他来说,有没有人记得「杨展」其实不那么重要,「只要有人记住杨展的作品就好了」。为了再三提醒其作品的存在,谱写自己的时装梦,品牌「Yeung Chin」,在他入行10年之后终于诞生。

剪裁百变难料 审美独特不动摇

杨展向来有一套独特的审美观,认为「丑」与「解构」是时装的完美主义,即使遇上有人质疑,他也从未动摇,反用6年时间,逐一呈上「证物」,证明自己的看法。 「个个都钟意用『靓』来定义成功的设计,其实这标准又是谁给定义?而且身边有太多『靓』嘢啦,太闷了,有没有一些能够打破固有美学框架的东西,挑战我们的底线?」杨展摸索多年,终在自家品牌的2018秋冬系列有了个总结。 「原来不止是设计,人类的体态也必需要打破常规,谁说高才可以跻身于天桥上?瘦才叫标准模特身形?」于是,在他的骚中见尽高矮肥瘦、不同国籍、满身刺青,甚至裸体上阵的模特儿。

系列中的设计,为了拒绝主流的美,因此他用上背道而驰的时装美学来演绎作品,例如不规则、多层次、不完整、错综交叠等元素,这些看似难以服众的剪裁,杨展却刻意将之安放于同一系列当中,成就一个颠覆常规美学的系列。 「为配合市场,设计随时都可以变commercial,坚持个人理念却非每位设计师可以做到。更何况,我一直认为靓的东西,本在香港已不见踪影,若然我也放弃不继续做自己认为对的设计,就没有别人做。」杨展对自己的美学非常执着。

行为艺术与时装融合演出

时装讲求突破与创新,设计师惯常用崭新的布料、前所未见的轮廓、大胆的用色,以及前卫的剪裁等手法呈现这两大法则。但对于杨展来说,时装并不在于衣服各个细节的表达,「时装,本就与不同的艺术范畴共生共灭、互相依赖,就如音乐、摄影、绘画或行为艺术等。时装骚完了,story telling演绎得很精彩,衣服制作得再美轮美奂,又如何?系列真的impress到观众吗?还是仍然只放眼于设计的美丑?」「那倒不如将时装与不同的媒介结合,看看能否生出前所未见与震慑人心的作品,或许更有意义吧。」他早就明白,时装的本质,就是艺术的一种,不同艺术之间,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各方必须互相交流,才可蜕变出更优秀的艺术品。杨展于K11 FASHION DECODE展览中,以「FASHION SOUND」为题衍生的作品,正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具体说明了他对时装与艺术的理解,特别强调时装、声音、舞蹈、音乐是如何互动与结合。

设计师将展览划分成5个部分,那个充满铃铛与影片的区域是亮点。杨展介绍那满载铃铛元素的设计前补充:「一直很讨厌铃铛,女性化之余更是一种噪音。不过,这跟我们平日为了躲避身边不愿听进的声音,而选择塞上耳机以助隔音有何分别?」「为何人总不尝试接受与自己对立的东西?当你选择接纳的那刻,也选择了包容与欣赏。」杨展盼借一系列拥有铃铛的服饰与装置,让体验者反思更多。再缓缓走到影片区,杨展解释:「不止时装、不止舞蹈、不止音乐。」即影片展区包含的3种媒介,「如你所见,影片正在播放的,是展览部分作品的创作过程,但并非重点。这儿更有舞蹈表演、打字机发出声响带领舞者跃动、现代山歌对唱等环节」。

众多媒介当中,杨展说最喜欢用行为艺术与时装合演,「衣服的设计本就考虑到人体各种姿态而衍生,如穿者行走时的动作、乘车时的坐姿……也有关于动作与服装的合演」。 2016年,杨展与本地染坊陈兰记共创而成的实验装置《靛蓝雨》,便是身体与衣服交织的最佳例子,「这是我最爱的实验作品之一,房间吊起成千个玻璃瓶,瓶内有靛蓝染料,会一滴滴缓缓落下地面的布料上,最后创出独一无二的布料图案外,玻璃下方还有舞者于雨中跳舞,彼此互相辉映」。

访布料基地带布回港

上文提及的铃铛、山歌对唱在展览主题「FASHION SOUND」内出现,杨展解释:「这一切也源于苗族。」苗族,散落于世界各地,贵州则是其中一个重要聚居点。他说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,苗族却是此地的重要文化遗产。 「苗族女士穿的裙子很短,一弯底身就会走光的那种,原来全为了留守家中,不愿外出工作。居于不同地域的苗族,也会自生一套穿衣文化,以位于六盘水的长角苗一例,发髻非常巨型,衣服以橙色图案为主,内衬白色示人。从六盘水乘车大概5小时左右,即到达剑河,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象,族群的衣服以蓝色为基调,内层则用上彩色衬托,同时冠上银色头饰。」杨展为了深入了解苗族远赴贵州,还一访当地的造布基地,更将不同布种带回港。这样做,为的是巩固自家品牌的独特性吗? 「不是,是为了文化传承。」

「苗族是一个有能力生产上盛布料的民族,自己织、自己染,甚至自己做后期加工,亲力亲为。但布料之所以需求少,只因部族以外的地区仍未察觉其可取之处,那倒不如自己做一做推手,将本就不应被人忽视的技艺发扬光大,延续苗族的独有工艺。」因此,展馆每个角落几乎也能嗅到苗族的气味。他如何将这些丰富的灵感消化,再转译成实质的设计呢? 「不想透过太多话语解释,反而想大家能够在我创作的空间里,切身感受我的思维、我的情绪与感受。」

文:王海燕
编辑/林晓慧

1 / 6 这个充满稻草的空间,是设计师设置的最后展馆环节。展区内时装作 . . . . . .

放大

2 / 6 2018秋冬系列,杨展请来不同种族与体态的模特儿演绎作品。

放大

3 / 6 充满铃铛元素的空间是展览的重要部分。

放大

4 / 6 图中可见的皮革裙、鱼骨裙、上衣背心,都是杨展的设计。

放大

5 / 6 这是展馆的第4部分,内里播放8段不同艺术音乐短片,及打字机整 . . . . . .

放大

6 / 6 展览上,其中一件用苗族布料制成的设计,应用于领位的材质有防水 . . . . . .

放大